目前,我县早稻插秧已全部结束,稻田全部进入返青分蘖期,这一时期主要田间管理是:返青成活,防僵苗,促进早发快发;形成更多的低位有效分蘖,为提高成穗率、争取穗大粒重打下基础,应抓好以下几个技术要点。
1、管好水。原则是:有水栽(插)秧,适水返青,浅水分蘖,苗够晒田或控蘖。水源条件好的地方,做到有水栽(插)秧,适水返青,浅水勤灌,促根长蘖,苗够晒田。水源条件差的地方,做到浅水栽(插)秧,浅水分蘖,苗够控蘖;栽后20天左右防止关深水。在秧苗抛插结束后要及时灌水护苗,水层保持在苗高的1/2左右。若遇晴好天气应灌深水护苗,阴雨天只要有薄水层;插后3-4天进入薄水层管理,切忌长时间深水,造成根系、秧心缺氧,形成水僵苗,甚至烂苗。水稻返青后即进入分蘖期,这时应实行浅水勤灌,灌水以水深3cm左右为宜,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,达到以水调肥,以气促根,水气协调的目的,促进分蘖早生快发,植株健壮,根系发达。当田间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%时开始进行排水晒田,最高茎蘖数控制在预定穗数的1.2-1.3倍,一般常规稻亩有效分蘖20-25万苗,杂交稻20万苗开始排水晒田,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。
2、早施重施分蘖肥,促早发。今年气温回升快,早稻插秧比往年提前5天完成,早稻有效分蘖期也略长,为此,要在插(抛)后7日内抓紧追施分蘖肥,促进早生快发,对冷浸田除追施速效氮肥外,还应增施磷钾肥,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,防止僵苗。施肥掌握“前攻后补”,三要素要合理搭配,保证营养平衡。
3、及时进行除草。在抛插秧后7天后,结合追施分蘖肥使用除草剂。
4、做好查苗补缺。栽(插)后3~7天进行检查,对缺窝的进行补苗。特别是机插秧,应该查苗补缺。
5、防止秧苗坐蔸。应该根据不同情况的水稻坐蔸,进行对症处理,早诊断、早转化坐苗田,出现坐苗田的应及时请农技人员进行田间诊断。对由于烂泥田引起的坐苗,要进行排渍调温,排水降低地下水位,增施磷钾肥;对粘瘦田引起的坐苗,应增施腐熟有机肥,补施磷钾肥和微肥。对于因除草剂使用不当引起的坐苗,应排除田水后重新灌水,水层保持3-5cm深,同时用叶面肥或磷酸二氯钾进行根外追肥。
6、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。据县测报站预报:今年我县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总的趋势为中等程度发生。要特别注意和警惕感病组合(品种)和老稻瘟病区,及时用药防控病虫害。
当前要抓好三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稻瘟病、稻纹枯病的防治。对于稻瘟病老病区及抗性差的杂交稻组合、常规稻品种应以防为主,抓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,抓好防治稻飞虱,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。
7、注意防患洪涝灾害及“五月寒”。每年的5-6月为雨水最多的月份,重视降雨和水情,被暴雨洪涝冲、淹的稻田,要及时排水、洗苗、扶苗,喷药预防病虫害,进行根外追肥,以恢复生产,减少损失。要密切注意5月份的天气变化态势,对在孕穗期可能遭遇“五月寒”品种,应列入重点防患对象,及时灌深水保温和喷施防寒剂。
|